优埃基空分设备


我国空分设备行业高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02 16:33:38 点击次数:1430次

我国空分设备行业高速发展,跟随小编看看吧!

关注我国大型空分设备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大型空分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上绝对多数,6万等级空分占全球空分的比例大于75%;国内单体规模已达10万等级,在近三年的市场需求中,特大型空分比例占绝大多数。

近几年我国空分设备的建设特点如下:一是重视配套机组的稳定性,受运输条件等限制,安装难度大。二是设备安装时间短,管理上有漏洞。三是所处的有些区域环境较差,如化工区污染物严重、缺水、西北地区风沙大等。四是安装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五是煤化工需求多,钢铁冶金需求少,煤化工更关注稳定,钢铁更关注运行的节能。六是钢铁产业的搬迁形成了新一波的需求,但总体量不大,节能改造增多。

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未来空分设备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大型化、集群化;二是核心技术逐步国产化;三是精细化,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需开发与之相匹配高效节能工艺;四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如全自动变负荷,减少产品放散率,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逐步建立远程监控体系,实时收集各空分设备的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最佳建议等等)。

近些年来,国内制氧行业在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基于深冷技术设计制造空气分离设备和工业气体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空分设备设计和制造基地,世界特大型空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成为国内空分的龙头企业。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的与会代表在2017全国冶金制氧大会报告中指出,目前冶金行业的制氧设备现状是:8万单套、6万多套的情况较多,而且在制氧设备领域,国产相关的配套产品质量不错。他说,要重是对于安装队伍的掌控,其安装水平非常重要,安全不安全。更重要的是对流程的掌握、理念决定的,与内、外压缩流程无关。他认为:“安、稳、长、满、优”五个字,是空分设备制造企业应当关注的用户行业的内在需求。“安”即安全、“稳”即稳定、“长”即长周期、“满”即满负荷、“优”即优化操作、能耗优。对此,一家空分设备制造企业主抓技术研发的领导的一句话,颇有代表性,也说出了钢铁企业制氧用户的心声——那就是,“我的使命, 就是让氧气厂厂长睡好觉。”



我国冶金制氧行业要关注以下环节:

一、要注重运行优化,重视环境问题

要注重运行优化,重视环境问题,将生产运行和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的空气,不是原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原料空气了,对设备危害大,运行条件恶劣,还有不安全的因素。氧气厂应每天预测一下空气情况,及时公布原料空气的条件,密切关注原料空气、环境的变化情况。可以说,空分设备的运行如何与环境密切相关;

二、要注重有实效性的节能改造

节能改造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原来的设备一般不要去动。如果动了相关设备,改造后还不如原来稳定了,那就没有达到效果。现实的一个办法就是,现在国产的分子筛质量和性能进步一大块儿,及时更换空分设备里的分子筛,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节能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还有就是要做好压缩机叶轮的冷却和定期清洗工作,这对于延长检修周期是有益的;

三、钢铁企业的制氧厂要关注未来发展趋势

要关注短流程和非高炉炼铁的发展,要思考未来的炼铁生产是个什么样子,应该怎样供气?目前,还要关注钢铁生产对富氧的需求,但同时也要考虑采取有的方法生产的不同等级的富氧产品,如果炼铁生产不用,还有哪些应用空间?对于冶金制氧行业而言,要努力降低钢铁生产的用氧成本,如炼铁成本下来了,比制氧工序省的那点儿成本效益要大得多。供气的优化也可以节能,因为供气优化,成本降低,炼铁的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由氧气厂向气体厂发展是个趋势,要加快发展的步伐。李化治教授指出:气体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氧气厂不仅仅是钢铁企业的一个附属单位。一些独立出来的氧气厂,要积极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关注稀有气体的提取,要努力实现多产品而不是单一气体的格局,这样效益就比较有保障了。还要关注和研究焦炉、炼铁、炼钢煤气的高效利用,要努力把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变成有价值的气体。可以说,把能提取的、市场需要的气体产品都提出来,把能够高效利用的废气都利用起来,这就是效益,这就是节能。

目前在气体分离设备的优化运行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钢铁企业制氧厂以前多是关注单机设备的优化操作,而现在是如何实现集群的优化操作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设备怎么开停、运行,负荷保持在什么水平,怎样变负荷,怎样减少放空量,如何保持整个系统处于最佳的经济的运行状态?对此,钢铁企业的制氧厂要认真研究。建议各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研发结合实际的变负荷的软件,这可以有效减少氧气排放量,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现在的情况,还要考虑内压缩流程如何协调运行、匹配操作的问题,要好好琢磨琢磨,与以往传统的流程有什么不同?现在,钢铁企业有的时段生产不满负荷,有的时段加班加点生产,对保产保供的要求高,制氧系统压力大,能力不够用。这些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和有效解决。